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此前,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南京理工大学孙宇教授表示,在计算机方面人类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类却能把机器人秒成渣,尤其在手的灵活性方面,智能机器人的手甚至不如孩童的手灵活,关键原因在于智能芯片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
智能机器人专攻领域,灵活性相对孱弱
对于机器人来说,智能芯片是其核心所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应用在多个领域,也出现了很多功能各异的、能够代表人力的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门锁、管家服务等。并且,这些智能机器人都有不错的表现,甚至在一些主题餐厅还出现了机器人服务员。但是机器人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灵活性不足。
机器人毕竟是机器,在灵活性方面,机器手跟人类依旧有很大的差距,灵活性上无法与人的手相媲美。人类双手之所以灵活多姿,除了本身构造简单外,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人脑的控制。人类的大脑拥有多重“智能”属性,可以说是最智能的,而人工智能也是在人的大脑意识中产生的。因此,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快速,但是截至目前依旧无法与人脑比较。
人类与机器差距明显,受多方面影响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上,孙宇教授着重强调了机器手在机器人构造中的重要性。人手与机器手的差别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构造上,人手虽然只有看似简单的关节,却具有十分强的灵活性,并且有许多的神经连接,具有很强的行动力,而机器手则是通过机械转动来完成行动,加之构造复杂,在行动上有所限制。
此外,人手上的皮肤遍布神经元,具有很灵敏的触感,能够与大脑相配合传递信息从而做出适当的改变。但是机器人没有触感,难以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在行动上太过死板。就比如捏泥人这种事,孩童也能通过器官感知得到的信息,从而捏出一个模型,但即使如此简单的事情,机器手却难以做到,因为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灵活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而实现这两点的前提条件都无法脱离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大脑的信息反馈。因为人的手主要通过大脑控制,依据大脑反馈的信息采取行动,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很迅速,能够在瞬间下达最合适的指令。但是机器手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大脑,主要是通过程序来决定的,在应变能力上远不及人脑。就像一个孩童在行动上肯定不如成年人灵活,因为孩童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成年人那种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说大脑决定了行动的原因所在。
人的大脑是最智能的,因为人的大脑能够处理感情这种复杂的东西,情感心理的变化都会影响行动的进行。而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具备感情基础,也意味着人工智能还无法达到人脑那样的智能程度,在行动上自然也无法达到人手的高度。
机器人虽有局限性,却针对性更强
虽然机器手在灵活性和感知度上不如人手,但是却胜在精确度高,人工操作的误差较大,但是机器却能把这个误差缩小到极致,可以说是指哪打哪,应用性很强,因为这类机器人的出现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然而也被局限在一个领域,不能成为多面手。这也说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只有当人工智能可以媲美人脑时,机器人才会更加智能化,从而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达到解放人类双手的目的。
就目前来看,机器人发展的最大阻碍并不在机器本身,而在于人工智能大脑的发展。哪怕机器构造再精密,但是智能芯片的智能程度不足,机器人在灵活性上同样无法提升,就好比人类,四肢发达但是脑袋不灵光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