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防护面罩,是一张文静的面容,汗水从发梢滴落。在她身后,焊接工程正稳步推进,这个“凯达尔”工程于今年3月落户刘克敏的工作室,仅一个部件就长达10余米,重达10多吨,钢材强度高,厚度更是达到了120毫米,工程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而刘克敏和她的团队以过硬的技术和绝对的细致担起了这份苛刻。
刘克敏一次又一次检查工作人员的成品,发现焊接部位存在缺陷或超标的情况坚决返工。“大家一定要仔细,每一枪都要细致。”刘克敏不断向同事们强调。
细致,成就精品,而这份细致同样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焊接工作时,焊枪的顶端温度超过了1000摄氏度,工作人员离开这个温度只有不到半米。换句话说,焊接工人身边的空气温度能瞬间快速超过100摄氏度。一天工作下来,人就跟被水浇透了一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刘克敏已经坚持了20多年了。“细心、丰富的经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刘克敏从多年工作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焊工“三要素”。
1995年,17岁的刘克敏与电焊结缘,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练就了一手好技术,并在1998年加入了杭萧钢构。多年来,刘克敏始终奋斗在电焊一线,不间断地对电焊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先后参与建造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钢结构样板工程。
把时间回拨到2008年,当时有一笔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订单产品正在稳步焊接。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个焊接点出现了裂纹。紧急情况下,刘克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自己多年的经验迅速找到了原因,立即使用超低氢焊条工艺快速处理突发情况。经过8小时的焊接,刘克敏按时保质完成了焊接任务。当她脱下工作服时,近1厘米厚的工作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湿透,而她交付出来的产品品质却让严谨的德国监理连连点赞。
除此之外,刘克敏曾带领团队赶赴湖北武汉参加武汉国际证券大厦的建设,这个总高330米,共68层的建筑曾是武汉第一高楼,焊接工艺难度之高不言而喻;刘克敏还曾参与建造萧山标志性建筑:长230米、跨度104米的山体连桥“北山通览”,这也曾是当年亚洲最大的全焊接拱形型钢结构桥梁,焊接技术难度极高……凭着刻苦钻研精神,刘克敏为杭萧钢构的每一项焊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干一行,钻一行,坚守一生。这就是刘克敏身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自2004年开始,刘克敏担任起了杭萧钢构人力资源部焊接培训中心电焊培训老师,已手把手带出了300多个徒弟,接受过她教导的焊工已超过了1000人。按照刘克敏自己的说法是,要把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更多年轻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