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传统钢结构“焊”出新产业

传统钢结构“焊”出新产业       2017-11-13
中国发展网 在武晓集团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钢结构的焊接生产,厂房外面到处堆满了已经完成的高压输变电铁塔的半成品。

“我们今年的订单数量和金额和去年基本持平,目前在手的订单就有7.8个亿,预计全年能到10亿元。但是,铁塔钢结构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产品的利润率非常低。”企业生产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早在80年代,铁塔和钢结构就在胶州的村办企业里扎下了根并一路蓬勃发展。如今在胶州,像武晓集团这样规模较大的铁塔和钢结构生产企业有近80余家,每年的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胶州已然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铁塔和钢结构生产基地,并占有全国铁塔市场份额的20%左右。

但是,在经济新常态影响下,这看似巨大无比的产业“大象”却也同样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转型的困境。随着国内电力输变电铁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即便企业能够获得大额的生产订单却也掩盖不住利润单薄甚至亏损的现实局面。如何让传统钢结构企业转型发展,再获“新生”,成了武晓集团当家人韩华心头挥之不去的大难题。

与此同时,一场在胶州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和领导下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正蓬勃开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新体系的各类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而这些政策正通过一条叫“服务企业经理人”的特殊纽带,源源不断地送向胶州市的千万家企业。而这也让韩华看到了企业转型的希望。

于是,韩华第一时间找到了胶州市发展和改革局,说明企业迫切希望转型发展的愿望,并提出了想要依靠在输变电铁塔生产过程中积攒的技术储备,投资2亿元研发生产高空绝缘带电作业汽车的想法,而这一产品在国内还正相对处于空白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生产专用汽车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更苦于难以通过相关立项审批,而项目立项则需要得到上级发改部门的批复。

在了解到企业这一需求后,发改局副局长徐祀文认定在武晓这类传统钢结构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只要把握好这次转型机遇,企业就能走出传统产业发展的困境。为此,他先后多次到企业实地走访调查,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路看下来,徐祀文却发现生产专用汽车并不是照猫画虎想象的那么容易,仅凭借武晓现有技术和生产水平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高空绝缘带电作业汽车。而在国外,相关技术则较为发达且市场应用成熟,因此,走强强联合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于是他开始四处奔波为武晓集团寻找合作伙伴,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牵手”美国吉泰克工业公司。双方同意合资成立青岛海青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00辆的高空绝缘带电作业车和压缩式垃圾车生产线,初步预计,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平均利税3亿元以上。

经过了近2个月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详细探讨专用汽车项目具体细节后,一份《青岛海青高空绝缘带电作业汽车生产项目申请报告》摆在了徐祀文的办公桌上。徐祀文先后5次陪同企业负责人赶赴青岛和济南,向上级发改部门进行专题汇报。终于,在今年的10月份,项目审批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申请报告已经成功上报青岛市发改委,并等待省发改委的正式批复。

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服务企业经理人”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武晓集团的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拉宽,除研发生产专用汽车以外,还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占据了新的产品市场,基于在传统钢结构与“互联网+”和自动化的完美结合,企业成功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智能化海上牧场装备,目前,武晓集团生产的海上牧场计划明年在海南投入生产使用。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胶州钢结构企业加入了跨界融合、转型创新的发展洪流,从杭萧钢构装配式建筑正在快速拓展国内市场,到齐星铁塔智能立体停车库的产业化应用……胶州的传统钢结构产业正在不断“焊接”出崭新的产业和发展未来。


焊接之家转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焊接之家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键词:钢结构, 传统,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