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据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介绍,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大潮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背景下,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产业政策从“节约用钢”到“积极提倡”逐渐升级,钢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700万吨到1996年突破1亿吨,并且自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达到8亿吨。
随着钢材产量稳步提升,我国建筑钢结构得到飞速发展。岳清瑞谈到,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国钢结构行业2016年度的加工制造总产量达到约5720万吨,较2015年增长12.2%。今年1~9月,行业40家骨干企业的钢结构加工量569.52万吨,预计全年加工量768.92万吨,同期比增加118.2万吨,增长18.16%。预计全行业2017年钢结构加工量约6480万吨,同比增加760万吨,增长13.28%,全行业钢结构加工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此外,2016~2017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强了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的科技投入等,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比如开展了多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发与试点,模块化施工技术、现场焊接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行业制造业务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精益化“三化”深度融合等。
大会举行了七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决议,增补七届三次理事会副会长等。会上,颁发了中国钢结构最高成就奖,包括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沈世钊院士、同济大学沈祖炎院士、贵州大学马可俭院士获奖。在同期举行的浙江省钢结构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结构协会荣誉会长、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集团总工程师杨强跃及日本钢结构协会会长藤野阳三等3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作了讨论发言。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主办。
中国钢结构最高成就奖颁奖仪式。
焊接之家转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焊接之家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