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本钢修建(维检)公司视为光荣和骄傲,是首批入围辽宁省“大工匠”评选活动优秀个人的本溪焊工。
他技术过硬,曾先后摘取了本溪市青年技术状元、本钢集团公司焊工状元、辽宁省技术状元的华丽桂冠;获本溪市首席技师、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第二届、第三届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入行29年,他从未离开过一个地方:焊接车间;29年,他全心全意地做着一件事:专攻焊接技术。手里的焊枪,是他与疑难问题“对话”的方式,亦是他战胜疑难的“武器”。经过他的精妙操作,焊件上每一处需要焊接的位置,就会在焊枪的点击之下燃起一簇簇夺目的飞花流影,闪烁出道道绝美的耀眼弧光。当这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完美谢幕,问题也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那把原本沉甸甸的焊枪竟在他的操控下“百依百顺”,只见焊条融化成火红铁水的瞬间,焊枪随手而动、流动的铁水跟随焊枪的轨迹而走,但凡他想让铁水往东,铁水便乖乖听话,绝不抗命。
这个身怀绝技的人名叫邢伟,工作在本钢修建(维检)公司热轧作业区三热轧轧机检修工段,是一名焊接专业的高级技师。本期,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邢师傅,看看精湛技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吧。
在磨砺中渐露锋芒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邢伟
不知是“家有良田百亩,不如一技在身”的企业理念激励了他,还是他骨子里原本就有一股“不见真章誓不休”的倔强劲儿,反正熟悉邢伟的人都知道,这个人钻研起业务来,的确蛮拼的。
1988年,技校毕业的邢伟被分配到本钢,从事焊接工作。要知道,电焊在业内属于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想学会或许不难,但是想干好却尤为不易,这不仅需要操作者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更需要具备超凡的耐心和毅力。为了练就一身真本事,邢伟干脆把自己“焊”在了车间里:他深知焊接技术比的就是手劲儿稳,于是便一心苦练起手部悬空持焊枪的动作。期间,生怕自己进步慢,他还默默地自我加压——给手腕捆上沙袋,负重锻炼腕部力量。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邢伟便能够顺利完成手吊沙袋并且焊枪“指哪点哪”的精准操作了。
高超技术的练就,得益于日积月累,更得益于勤学苦练。借助厂里那狭小闷热的焊接操作间,邢伟常常利用午间休息,埋头“啃”起厚厚的专业书籍,给头脑“充电”;为了吃透老师傅传授的各项焊接要点,下班以后,不知疲倦的邢伟又翻找出平日搜集的金属焊件,刻苦练习。执行焊接作业时,火红的焊花四处飞射,把邢伟新换的工作服烫得千疮百孔,再挽起衣袖一看,皮肉上那星星点点的伤疤仿佛在诉说着“为追求精湛,这个人实在太拼了”。要问邢伟对焊接技术痴迷到什么程度,他的妻子回忆道:“我曾在给老邢洗衣服时,一连几次在他上衣袋和裤兜里摸到了硬邦邦的焊条和焊件。就连每天吃完晚饭以后,老邢还要练上半天‘仰脸焊’的作业姿势。依我看呀,他这是学傻喽。”
宝剑锋从磨砺出。历经15年的努力,邢伟朝着高精尖人才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2003年我市举办的第二届青年职业技能大比武上,焊接技术已炉火纯青的邢伟露出锋芒,他一路过关斩将,稳稳地拿下了焊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因为表现出众,他还被本溪市团市委、本溪市总工会授予了“本溪市青年技术状元”称号,被本钢集团公司授予个人二等功。从此,焊工邢伟“一战成名”,成为厂里公认的“焊将”和作业区的“当家人”。每当生产中遇到急难险重的焊接任务,几乎不用别人上门来求、也不用别人登门来找,“骁勇善战”的邢伟便犹如战士般冲锋在前了。提到这样做的初衷,邢伟是这样说的,“我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还要感谢厂子多年来的悉心栽培以及集团公司为我搭建的上升平台。为了更好地回报企业,我会加倍努力地钻研技术,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绚丽焊花的背后凝聚着辛勤汗水
“每个人都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座山峰,即使道路再曲折,也能够抵达人生的顶峰。”
——邢伟
对于邢伟来说,一个人不论从事着什么职业,只要他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那么人生便定将出彩。
29载寒来暑往,不懈的拼搏与奋斗,使邢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焊工,逐渐成长为厂里技术过硬的拔尖人才。多年来,他在数场全省性乃至全国性的技术大赛中检验所学、积累经验,在攻克棘手难题时树立信心、勇往直前。为使得焊接作品工艺精细、达到品质卓越的程度,邢伟认为,焊工需要完成的不单单是一个能够符合生产标准的焊件,而是在精心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果每一名操作者都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执行作业,那么精品便不难有,业界的赞叹便不难有。
怀揣着一颗打造精品的炙热之心,邢伟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屡创佳绩。有一年,在三热轧作业区内,一台设备上的不锈钢油管出现裂口,情况紧急,需要焊工前来“缝补”实施抢修。由于该管道大概是成人的一根小手指那般粗细,再加上管壁比较薄,约有0.8毫米厚,因此给焊接作业创造了不小的挑战。越是棘手的活儿,就越是得派经验丰富的人来干。毫无疑问,“焊将”邢伟成了执行此次艰巨任务的最佳人选。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查,邢伟发现利用氩弧焊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但在现场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唯有电焊作业才能解决燃眉之急。为了保证检修顺利进行,邢伟在操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毕竟管壁极薄、管道直径过细,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管子焊漏,导致焊点上冷却凝结的铁疙瘩掉入管中,造成管道堵塞。好在邢伟技术高超,他凭借经验准确地选出焊条材质,随后调整好焊机电流大小和各项工艺参数,最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作业结束后,该管道一次打压成功,达到了生产要求。
当然,堪称“钢铁裁缝”的焊工,不但要精通类似“缝合”的焊活,对切割也要在行。有一年,正值连轧作业区设备中修,需要将精轧机的F2、F3平衡梁销轴给切割并拆卸下来。对此,工人们采取了很多办法,可是都没能成功,就在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之际,有人也抛出观点“工件拆不下来,就得耽误工期。不如,咱们去找邢伟,让他来试试看吧。”在挑战面前,压力似乎总是与之并存。初次接触这项技术难题时,邢伟凝神思考着解决办法。良久,一个灵感在他脑海中迸发而出——既然此轴的尺寸大,想要将其割透,不妨采用特殊的切割工艺来实现目标。经过2个小时的奋力攻关,走下操作台时的邢伟,工作装已全然被汗水浸透。他顺利攻克了棘手难题,为厂子节约了一定的维修资金,保证了设备维修能够按时交工。
平日里,身为技术骨干的邢伟在服务好本钢热轧厂三条生产线的同时,也成了兄弟单位的技术参谋。在本钢修建(维检)公司锅炉管道队承担的新建氧气厂至炼铁厂长达3050米的富氧管道安装制作工程中,邢伟肩负起焊接质量监督及技术指导的重任。为了保证每道焊缝的内外质量都能够通过探伤的最高级别——100%超声检验,邢伟建议,将所有管道的焊口对接采用坡口形式,运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待相应操作标准制定完毕后,他又对参与此次焊接作业的工人实行了阶段性考核,达到考核标准才可以进行操作。严格的把关、严格的操控,使邢伟带领的队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交工之际,邢伟也获此赞许——“再难干的焊活,只要有老邢在,大伙都很放心。”
传承技术,桃李满园
“经验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它会伴随着你的一生,使你受用无穷。”
——邢伟
人们常说,“教会了徒弟,就会饿死师傅”。这句话在邢伟身上却并不适用。
几年前,辽宁省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命名的“邢伟技能大师工作站”一经成立便切实推动了“传帮带”在工人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邢伟告诉记者:“我不愿把技术‘捂’在自己的口袋里,而是与学徒们分享我成功的经验,亦或是我失败的‘经验’。因为即便是失败的‘经验’,也有着它不可估量的价值,它能使你在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少走弯路。”
通过传授焊接技术,邢伟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其中,在本溪市、本钢集团公司、本钢修建(维检)公司以及作业区组织的技术比武活动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的学徒不在少数。如今,当提及令邢伟印象最深刻的徒弟时,他说出两个名字,一个叫史治,另外一个是宋鹏。史治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他的生产经验比较少、底子薄。为了让史治能够尽快独挡一面,邢伟根据生产需要,专门为徒弟制定了一套“成长计划”。每次作业前,身为师傅的邢伟先行示范,再由学徒史治参照标准独立操作。不得不说的是,严师出高徒,多年的苦学加勤奋,不仅使史治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让他从邢伟身上学到了做事要敢于拼搏、不能服输的精神。如今,成长迅速的史治在作业区举办的多场比赛中名列前茅,令师傅邢伟颇感欣慰。再来说说宋鹏。这是一个聪慧机敏的年轻人,许多焊接手法基本上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可是为了让宋鹏能够不骄不躁、再接再厉,邢伟从不当面夸赞徒弟,而是对他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作业要求。实践往往是检验平日所学的“练习场”,一次爆裂油管的修复工作给宋鹏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那次,他顺利切割下四颗螺丝,保证了法兰“毫发无损”。事后,得知这样漂亮的活儿出自邢伟徒弟之手,大伙纷纷向这个刚刚入厂半年的年轻技工投来赞许的目光。
今天,走进焊花飞舞的车间里,听到徒弟们热情的招呼,已经桃李满园的邢伟非常开心,他说:“只有工人的技术过硬,厂子才能发展得更快。我希望,我的徒弟们个个都能成为工匠技师,用毕生练就的精湛技术服务好家乡、服务好国家。”
邢伟个人荣誉及成果:
2003年在本溪市第二届青年职业技能大比武中荣获“焊工比武第一名”,被本溪市团市委、本溪市总工会荣记“本溪市青年技术状元”称号,被本钢集团公司荣记个人二等功;在本钢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暨第二十一届青工技术大赛中,荣获电焊工状元称号;2006年9月在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被授予辽宁省技术状元称号;2009年被辽宁省授予焊工技术能手、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同时是本钢集团公司二级津贴获得者;2010年8月获得本溪市首批技术专家;2017年被本钢集团评为工匠技师,入围辽宁省“大工匠”评选活动并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