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核电设备的“问诊大夫”——大国工匠曹子昆

焊接之家       2017-08-15

了不得的中国工匠:

把每一个需要维修的产品

当成自己的孩子

\

2008年12月10日,三车间零部件加工车间大厅。


21点30分,法国TECHMETA公司工程师Mr.COUDERT正在公司紧张的进行电子束焊机的安装调试工作。


这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第一次从法国引进电子束焊机,然而在电子束焊机调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由于时差原因,当时法国工程师Mr.COUDERT不能及时从法国获得技术支持,只能等待。


法国是核能开发利用的强国,加工设备制造等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设备调试每晚一天,生产就会被推后一天,怎么办?现场人们的心又一次揪在了一起。跟随其后的曹子昆师傅此时已在心中暗自思谋维修对策,在得到法国工程师Mr.COUDERT同意后,他大胆操作,凭着自己多年的数控设备维修经验,很快将机械轴零位调好。


法国工程师Mr.COUDERT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工匠了不得”“中国工匠不得了”。


类似的一幕经常在中核建中上演。在为华龙一号研制CF3核燃料元件时,三车间进口激光焊焊机在生产过程中突然损坏无法正常生产。该设备是生产CF3燃料组件格架的关键设备,控制系统都是国外技术,在国内没有维修经验可以借鉴。


如果要等国外专家来维修,将无法按时完成生产。紧急情况下,曹子昆又一次承担下任务。他用独特的“听、看、查”的方法很快找到了故障原因,只用了两天就使激光焊机正常运行了。


其实,曹子昆把每一个需要维修的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看病,还有谁比自己更上心呢。


他对自己维修过的数百台设备都建立了技术档案,分门别类,一年一年,笔记本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一样不断撂高,到现在,累计达30余本、10余万字,这也让曹子昆练就了“独门绝活”。多年来,曹子昆与精修班一道完成了包括200多套关键设备的抢修,这些金贵的设备,还没有因电器故障请外国或国内专家来公司维修过。


坚守30年的维修工:

学好技术,报效国家

\

曹子昆是“核二代”,出生在一个普通核工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厂里普通工人,他出生那会儿,正值工厂创业阶段,父母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放学后的曹子昆经常蹲在自家门口等爸妈回家做饭。曹子昆会问父母:“同学家的爸妈很早就下班回家了,你们为什么这么晚?”母亲对他说:“是爸妈工作和别人工作不一样,长大了你就懂了。”


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正值核工业建设关键时期,曹子昆父母正是这千千万万核工业建设者中的一员。曹子昆在这个核工业的摇篮里长大,让他对核事业激情满怀。他曾数次站在父母工作的厂门口,凝望里面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倾听厂房里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坚定着“学好技术,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1989年,从技校毕业后,曹子昆听从父亲“当一名好工人”嘱托,进入了中核建中维修车间工作。


在工作中他总是有浑身使不完的劲,从不拈轻怕重,交给他什么任务都执行,不懂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少曹子昆父亲的同事都和他开玩笑:“老曹,你娃儿可以哦,这也问那也问,硬要把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手艺都学完了。”


现在,当年与曹子昆一同在技校学习仪表的同学,如今还奋战在精密仪器仪表维修第一线也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从业30年,曹子昆就这样认准了自己的目标,一路坚持着走下去。


热心肠的曹大夫:

成立“曹子昆爱心团队”

曹大夫还特别热心公益事业。在1996年联系资助了陕西一名失学儿童,直至她小学毕业。他总说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对于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是件奢侈的事,困难家庭往往放弃供孩子上学,尤其是女孩子。曹子昆说:“只要她一直想上学我就一直资助她”。


在为汶川地震、玉树等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时,曹子昆作为一名党员总是带头参与。现在,维修安装部成立了“曹子昆爱心团队”,大家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走进天池敬老院,为敬老院义务修理电视机、录音机、热水器等日用家电,将慰问品带进天池敬老院32位老人的心田。


同时,每年三月学雷锋日,他都会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在生活区设点为小区居民义务修理电视机、录音机、热水器等日用家电。日常生活中,生活区里的孤寡老人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有故障了,他都上门进行修理。


谈起这些,曹子昆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他们好很多倍,捐款是我们的心意,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总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关键词:工匠, 大国, 问诊大夫,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