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梦想。”这是扎根高原16年,青藏兵站部某管线团四级军士长崔新泽的座右铭。
2001年,崔新泽入伍来到格尔木,被分配到某管线团。看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接下来几天,严重的高原反应、强烈的紫外线给崔新泽来了个下马威。集训一周后,团里安排新战士参观团史馆。“一把把残破的铁锹,讲述着创业的艰辛;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发展的历程……一代代高原官兵为了边防巩固奉献一切、为了人民安宁甘愿牺牲一切,用鲜血和汗水、青春与生命守护这条天路。”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崔新泽红着脸低下了头。
从此,崔新泽像变了个人:为训练抗缺氧能力,他经常带着防毒面具跑步;为训练抗高寒能力,他在冰冷的雪地里摸爬滚打;头痛得实在厉害,就吃一粒去痛片……
2006年,上级给该团配发了新型抢修车。面对功能集成、高新技术融合的新装备,很多人都无所适从。
“梦想的云梯靠努力才会越爬越高。”崔新泽向新装备发起了冲击。他每天拿着笔记本给车上配备的所有设备一一编号,并逐个从设备结构、原理到操作使用向厂家请教,直到练熟为止。
不到一个月,他就掌握了该装备操作使用、故障检测、维修保养等技能。连厂家技术人员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这个士官不简单!”
正是凭借这股钻劲和韧劲,他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不仅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还取得了国家认证的高级焊工资质,连续10年荣获兵站部军事专业技术大比武焊工专业第一名,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输油管线“抢修大拿”。
“‘带油焊接’好比直接焊接火药筒,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系数大。每当遇上这样的抢修,崔新泽总是冲锋在前。” 2014年的一天,格拉管线楚玛尔河段发生腐蚀穿孔,崔新泽立即前往抢修。当时在现场专注焊接的崔新泽没有注意从土层中渗出来的油料,一个火花落下,汽油轰然起火,躲闪不及的他全身着火。
“快用灭火器灭火!”现场指挥的团参谋长王磊顺手拿起一个灭火器,对着崔新泽就喷。身上的火扑灭了,但崔新泽身上密密麻麻全是水泡。
“快送往医院。”王磊说。“这点小伤没啥事,活儿剩的不多了,等焊完了再送不迟。”说罢,崔新泽又下到油坑继续焊接。
2009年初夏,崔新泽随队上线维修油料设备及锅炉装置,途中患了感冒。大家劝他住院治疗,但他吃了点感冒药还是坚持上线。
一连走了几个泵站,他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换部件、修设备。到达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泵站时,泵站锅炉班反映有3台锅炉炉片需要更换,崔新泽二话没说就一头扎进了锅炉房,等炉片全部换完,他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就这样,他又坚持到那曲,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肺水肿,一连输了3天液才算捡回一条命。
2011年10月,上级决定对某加油站地下油罐进行防渗水焊接施工,崔新泽第一个报名。穿上防护装,腰系绳索进入罐内作业,由于过度的劳累和浓烈的油气熏蒸,崔新泽中毒休克,战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从罐内拉上来,军医足足抢救了十几分钟,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像这样面临生与死的考验,究竟经历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工作上他尽心尽责,但是对于家庭,崔新泽却愧疚不已。入伍以来,他没有休过一个囫囵假,结婚后与妻子也是聚少离多。
2010年夏天,妻子带着不满1岁的儿子千里迢迢来到格尔木探亲。由于孩子小不适应新环境,刚到格尔木后就开始发烧,感冒咳嗽,嘴唇发紫。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是肺炎,得输几天液。第二天,崔新泽正打算带孩子去医院输液,接到了团调度指挥中心的电话,那曲地区发生油料泄漏,立即前往抢修。车子开出格尔木30公里后,他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孩子有我,注意安全!”坐在抢修车后排的崔新泽,偷偷用大衣掩住了自己含泪的双眼……
2013年年底,上士服役期满的崔新泽再次面临走或留。在征求意见时,父亲说:“家里承包的合作社生意不错,我年龄也大了,如果你回来正好帮我打理,还可以用你的退伍费把生意再扩大一下。”一边是家人的期盼,一边是工作的需要,崔新泽失眠了,他辗转反侧,一连思考了好几个晚上。一家不圆万家圆。在小家与大家的天平上,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