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焊接大师32年啃出一手绝技

焊接之家       2017-07-25

一身幽蓝色的工作服,金色边的眼镜架在略显害羞的脸上,记者第一次见到张忠的时候,这位高级焊工技师说着一口吴侬软语,学者般儒雅的气质,很像一位大学教师。


然而当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这位学者般的焊工,却表现出与其气质截而相反的专业性与专注度。


他就是江苏省常州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多年的刻苦钻研,张忠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等多项荣誉。

\

张忠在操作台前焊接。即使已成为“大师”,他仍然坚持在电焊岗位的第一线。张忠总戴着一副深变色眼镜,是由于长期与电弧光“亲密接触”,引发眼疾,眼睛一接触强光就会流泪。图片来源:常州文明网


第一次见到张忠的人,很少能将他与电焊工联系在一起。身量不高,体形偏瘦的张忠戴着一副框架眼镜,说起话来轻言细语、面容温和,像足了一位教书先生。


可一旦他拿起焊枪,就立马像换了一个人,眼神坚毅,下手技巧又稳又准。张忠说:“别以为焊接是个小活,它是整个火车最重要的环节,一旦一个焊接点没接牢,那就可能发生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所以绝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


本着这样一份责任心,张忠在电焊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虽然练就了一身绝技,获得了无数荣誉,他却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面对企业国际化发展加速,面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升级,他总是说:“我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1“啃”出来的焊接绝技 叩开成功之门


1984年12月,张忠跨进了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大门,走上电焊工岗位。电焊工是苦脏累工种,而且易学难精,用焊枪在金属上划几条线不难、擦点火花容易,要把焊痕焊得结实可靠、焊得横平竖直、焊得美观耐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起初,张忠拿着焊枪久了就会感到心浮气躁、双臂胀痛,腰酸腿痛,呼吸不畅,焊枪在手中也常常不听使唤,焊出的工件也报废过不少,不仅耽误了生产进度,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连串的困惑和挫折,让张忠陷入了沉思:如果没有能力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又怎能为企业发展出力?技能工人有技术才能有底气啊。

\

张忠白天焊接,与四溅的火花相伴;晚上就一头钻进书海里,从初中生到技术“大师”,张忠用了32年,如今的他依旧在持之以恒的不断学习,他说:“我只有不停地学习、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图片来源:常州文明网


重压之下,张忠给自己订下了在常人看来近乎“苛刻”的学习计划。白天上班,他埋首于钢铁堆里,一干就是数个小时,常常是眼睛被呛得睁不开直流泪,手臂酸得抬不起来。


晚上下班后,他就直奔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不甘心文化课成为自己的短板,每次从夜校上完课,他都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家,这时已经是深夜了。


可就算再晚,他回到家中还要继续学习电焊工技术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家里人心疼他,劝他早点休息,他只是笑笑说:“不要紧,技术学不到手睡不着啊。”这样的近乎“苦行僧”般的经历持续了整整12年。他不仅学习完成焊接中技、焊接高技、焊接技师的课程,还业余补修高中课程,并取得了大专学历。


而且,他凭借惊人的毅力,硬是把抽象、深奥的焊接理论书籍,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还另外学习了与电焊相关的其他工种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先后取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和4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等一系列资质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精一会二懂三”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是公认的“焊接大师”。


2003年,荣获江苏省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并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焊工决赛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张忠说,电焊没什么捷径可走,勤学苦练是根本,要牢记“踏实做事”这四个字,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每一条焊缝都要保持平整,把基础打牢,才能练出绝活。


2“攻”出来的创新能手 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


张忠积极参加 “传、帮、带”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岗位操作人员。同时,张忠还承担着为培训班授课的重任,共培训了5批160名焊工技师,促进了中国南车焊接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南车引领中国高铁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全国列车平均旅行时速48.1公里到如今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在6次大提速中迎来了“追风时代”,面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升级,张忠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他把练就的精湛技艺全部用在工作上,善于攻坚,敢于攻坚,在企业产品攻坚中成为了创新能手。


2008年初,铁道部提出制造旅游观光内燃动车组,开行于北京至八达岭区间,满足奥运会期间国内外游客出行的需要。北京至八达岭段铁路是百年京张铁路中难度最大的一段,对机车牵引和制动能力的要求都远远超过其他线路,因此对动车组制动缸体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张忠就负责这种制动缸体的双面焊接。


张忠反复试验,多方查找相关资料,吃、住都搬到了厂房,最终总结出了四步要领,采用独特的焊接方法,有效解决了制动缸体焊接难题。当这列被命名为“和谐长城号”的动车组驶过由詹天佑设计建造、著名的“之”字形线路时,“古长城”与 “新动车”交相辉映,为奥运期间的长城观光客增添了一道独特的视觉风景。

\

每次遇到技术难点,张忠都会细致的进行分析、计算及论证,一干就是4、5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图片来源:常州文明网

\

张忠利用业余时间培训岗位操作人员。图片来源:常州文明网


从学习、钻研技术起步,张忠的焊接技能也日趋成熟,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对焊接技术的探究。他总结编写了两万多字的《DF11制动缸体环焊缝焊接》、《和谐5机车构架焊接》、《美国GE机车、澳大利亚机车、泰国机车转向架焊接》等操作法,指导一线操作员工运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张忠所总结提炼的先进操作法,代表了我国内燃机车制造焊接工艺的最高水准,在我国内燃机车制造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此外,张忠完成的15项关于和谐N5型机车转向架焊接的工艺评定参数,使每台机车节约成本4.5万元,累计为公司创造利润 2700余万元。


2011年8月,“张忠大师工作室”成立,立足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了一个焊接技术创新团队。张忠作为团队负责人,积极参加 “传、帮、带”活动,


并利用业余时间,首创了“1+1+2”的模式,即由1名高级技师授艺1名技师,技师带领2名高级工,高级工再用“传、帮、带”的形式,培训多名岗位操作人员,以此扩大培训受益面,带动各个技能等级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提升。


近年来,他先后举办电焊工技术操作表演60多场次,开展技术讲座120余次,授课培训时间达到600多课时,培训电焊工近4000人次。


3“传”出来的大师风范 毫无保留培养技术人才


张忠带过多少徒弟,恐怕很难精确计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张忠作为师傅和培训老师的教学宣言。


徒弟蒋红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张忠对她就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遇到问题总让她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这让蒋红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师傅对男生都能和颜悦色,对我一姑娘家却如此严格。”


可慢慢蒋红就体会到师傅的良苦用心,“我性子急,动手快,却毛毛躁躁不仔细,师傅这是在磨我的性子呢。”果然在严师的指导下,蒋红的焊接技能取得了很大提高,成为公司年轻电焊工中的佼佼者,屡屡在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被评为“常州市十大杰出女性”。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张忠作为师傅和培训老师的教学宣言,他把每个徒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图片来源:常州文明网


虽然有绝技在手,但张忠总能将凝结着自己心血的操作法,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工友,工友们纷纷为他点“赞”:“在焊接方面,张忠绝对是我们大家心目中的高手。


只要生产中遇到焊接难题,大家总是第一个想到他,而他也总能非常完美地完成,并且还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人们对于张忠的成就耳熟能详,对他的成功津津乐道,更为他总能保持谦虚的心态,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而肃然起敬。


“大师”工人的朴实本色 “保密事情”写奉献


温和低调的张忠有个好人缘,在年轻员工眼里就像是 “邻家大叔”,大家喜欢叫他“大师”。可就是这样一位一点不怕别人麻烦的“大师”,却是个最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的人。


有次张忠由于肺炎要住院,他为了不给单位添麻烦,自己悄悄请了假,只是跟单位领导说家里有事,直到工作室的同事发现“大师”不见了,“冲”到他家,这才“暴露”了出来。其实,这样的“保密事情”还不止这一次。


张忠的爱人生病住院,情况比较严重,因为他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起爱人住院的事情,公司临时派他去新疆出差,由于任务非常重要,他走得很匆忙,只能将生病的爱人托付给朋友。


儿子小高考的时候,作为父亲,他多想陪在儿子身边,可他带队在外参加培训考试,把所有的祝福和鼓励送给了考试的工友们,却忽略了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例子太多,张忠就是这样一位本本分分的“大师”,身上永远保持着工人朴实的本色。


“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工作的活力。”这是始终以奔跑的姿态前行的张忠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这也是对他以不竭的创新精神演绎新时代青年工人成长轨迹的最好注解。

关键词:一手, 绝技, 啃出, 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