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20岁的袁世康带着一张技校毕业的文凭,怀揣梦想来到大连华锐重工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工。从此之后,他就在革新发明的路上停不下来了。
不唯书 只唯实
自2007年入厂,他便在电焊一班随辽宁省劳动模范王长伟学习焊接技术与技巧,主要负责出口产品的表面焊接及UT焊缝的焊接。
实际生产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存在很大差异,每一次遇到观点冲突的地方,他都认真向师傅求教,并反复试验,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师傅强调的细节他都会牢记在心。比如焊接前检查气带是否打弯、是否将喷嘴内部飞溅清理干净、将焊把拉直等,在每天干活前,袁世康都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而这些好习惯正是他熟练掌握焊接方法的基础。2014年,他被集团聘任为“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有难题就有发明
袁世康将从事电焊作业时遇到的技术难点,提高功效和确保质量的做法、体会都一一记录下来,业余时间进行分析和研究。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焊接操作方法,避免了夹渣、气孔和未熔合的产生,避免反复引弧和收弧而产生的焊缝缺陷。班里接到AP台车的焊接任务,用户再三提到焊接质量问题,并要求3条焊缝交汇一处时,拐角处不允许有收弧和起弧,班里同事采用袁世康这种独特的焊接方法,结果用户非常满意。班里接到新日铁罐体焊接工作,焊接椎体与罐体合拢焊缝难度大,工艺要求采用二氧化碳气体排面,凹凸误差在3毫米以内,并且要做到免打磨,用袁世康的方法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必须达到100%UT焊缝的工件有些需要返修,而返修难度会随板厚增加而加大。在重钢80t转炉托圈生产过程中,产品几乎都是100毫米左右的厚板,按传统焊一层清理一层焊渣的方法,即使焊渣清理得再干净,返修合格率也不高。袁世康找来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法,将气体流量大小、焊把角度、电流与电压调节等可能影响因素逐一排除,最后发现起弧和收弧时最容易出现缺陷。经过反复尝试改进,他采用多层多道焊,连续施焊。产品返修合格率达到100%,返修焊接效率提高50%,产品质量得到用户监理的肯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更多更快培养一线年轻人才,面对8名年轻学徒,袁世康以自己进厂的经历来引导他们。每次接到新产品后,他让大家先交流,出点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做好预防。统一步骤,统一焊接顺序,尤其到关键部位,袁世康会告知他们关键点。对于一些细节,袁世康也会反复讲解,让他们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此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让年轻人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考习惯。
记者感言:袁世康用行动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平凡而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一切平凡皆可伟大,一切乏味皆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