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誓做世界第一“好焊”的90后

焊接之家       2017-07-17

“你好,是王旭吗,我们是某某公司,有个焊工的岗位,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来试试”。5月中旬以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高三学生王旭陆续接到5、6家这样的企业邀请,其中不乏成功建造交付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名远在塞外的中职生,何以受到这么多大企业的青睐?

事情还得从一项比赛说起。2017年5月15日,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这项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被誉为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就是在这项赛事中职组焊接技术的比赛中,王旭荣获了个人一等奖。这是这项赛事举办10个年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中职组的一等奖。

迟到的奖项

站在比赛的工位前,王旭吸了一口气。说不紧张那是安慰自己的,两年前的同一时刻,他也曾站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焊工专业的优秀学生一较高下。

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非常紧张”。他的指导老师刘文东曾经告诉过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奖项多年来一直是南方的学生拿的,“在咱们这里,焊工还只是一个专业,但在南方,有专门的焊工技校,几千里挑一的选手,你说能不牛吗?”

最让他紧张的是比赛用的焊机。“没见过,不会调试,几乎是一边焊一边调。”这耗费了他将近20分钟的比赛时间,焊出来的作品“高低差、宽窄差都超出了误差范围,连我在家练习时的水平都达不到”。

其实,王旭还是有实力的。尽管那年他最终没能拿到任何奖项,但他才刚刚高一,进实训车间上手练习焊接还不到半年,就以市级比赛、自治区级比赛第一名成绩代表自治区参赛了。

5月的这次比赛,王旭也曾忐忑,他问带队兼指导老师刘文东:“要是拿不了奖怎么办?”刘文东回答:“你已经是内蒙古最厉害的了,只要正常发挥就行了”。想到之前老师买给他们的焊机已经练习了很多遍,他镇定下来。

当天的比赛中,他只用几分钟就调试好了焊机,在接下来3个半小时的比赛中,心无旁骛地将题目一一完成,将工位收拾整理利落。他的工位最后出现在比赛讲评现场的大屏幕上时,他“心里还得意了一下”。出赛前,大家对比赛的预期是三等奖,“没想到拿到了第一”。

一天40套管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国赛中3个半小时的比赛内容,王旭练习了一个月。

“这个行业没有其他捷径,就是大量反复地练习”。刘文东告诉记者,参加市级比赛和自治区级比赛时,由于题目不公布,指导团队设计了4倍于比赛题目数量的练习题目,国赛提前一个月公布题目,老师们就围绕题目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和考核。考核分4个阶段逐项进行,每10分一个档。为了达到比赛要求,指导团队还特意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学生作品的内部效果进行测试。

按照刘文东的统计,备赛的练习考核中,同一种练习,学生每天“至少要做40遍,像管板对接练习,学生每天都要焊接40套管板才算完成练习任务”。

练习还不仅仅针对焊接技术,对体力的考核也在其中。“我们考核时并不是取学生焊接的4套管板中最好的,而是取最后两套,也就是他最疲劳的时候焊接的作品”。

看似严苛的练习,王旭不仅每天按时完成,而且还自加压力。比赛公布了4套题目,其中管板对接对他来说最难。在把其他三套题目练习熟练的情况下,赛前的一个星期,他集中对管板对接进行了练习。6斤重的焊枪提在手里,最长一次竟然练习了6个小时。明明每天晚上10点半所有的练习任务就结束了,但他每天几乎都在教室里练习到晚上12点。由于1个月没回家,妈妈思儿心切打来电话埋怨:“这是什么学校,都不让孩子回家。”

偶像是曾正超

“这个是不能用手摸的”,看到不懂行的记者上手触摸他最心爱的焊接作品蝴蝶,王旭有点着急。

王旭是我市土右旗的一名农村学子。初中毕业时,考虑到将来谋生的需要,本来打算学习汽修的他,听人说焊接将来更挣钱,就选择了焊接这个专业。三年下来,他竟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

他在家里购买了焊枪、切割机、角磨机等一套焊接设备,假期就用焊接练习打发时间。家里的拖拉机坏了,也是由他焊接好的。他最喜欢焊摩托车,拿个模型,画出焊缝图,最后按图焊接成型。就这样的摩托车,他焊了有十几个。

焊接不仅枯燥而且危险,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不太情愿地撸起了自己右胳膊的袖子,记者粗粗地数了一下,就数到了大大小小6个烫痕,这还不算左胳膊、胸口和腿上的伤口。这些都是焊花飞溅、烫穿衣袖留下的。“这不算什么,大家都有”。

他拒绝了所有企业的邀约,打算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完成自己的专业学习。

他的偶像是曾正超,也是90后,曾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出战一举夺得焊接项目的金牌,成为中国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第一人。

关键词:好焊, 世界第一, 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