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李彬 钢铁裁缝忙碌的一天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2018-05-02

  
    仲春时节,春意正浓。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同公司)的焊工李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五一”前夕,记者贴身采访,记录下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凡却不平淡的一天。

    “修修补补”省出上百万元

    早7点,李彬已提前到达工作现场。清理工作台,检查管路、油路是否通畅,查验焊接工件是否夹紧……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李彬来说却是每天开工前的“必修课”,“越是细小的事情就越要做好。”
    8时整,小组班前会召开。作为班组长,李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担负起小组员工教育管理的职责。今天的班前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生产任务的安排,二是小组安全生产教育。“安全大于天,要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李彬告诫小组员工,操作机械手焊接要有步骤、讲规矩、保安全。
    焊工,有“钢铁裁缝”的美称,在中车大同公司,那一节节列车车厢的各个构件就是“李彬”们的杰作。结合焊工的生产工艺,李彬编写了机械手焊接工艺标准“一口清”,让员工通过背诵,强化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要求。“既朗朗上口,又切中要害。”对于师傅起草的这份工艺标准,徒弟郭振鑫特别佩服。
    11时,第三台机械手突然发生故障。仔细查看一番,李彬决定中午不回家了,趁着午休时间赶紧把设备修理一下。“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耽误一天的生产任务。”日事日毕是李彬的基本工作准则。
    焊接机械手这类“娇贵”的家伙,费用简直惊人,一个小小的导电嘴就要几十元,而焊枪则要上万元。在操作过程中,李彬逐渐形成了“能修则修、能省则省”的设备维保思路,自己还整理出两本针对性很强的焊接机械手操作和维保手册。几年下来,经李彬修理的机械手焊枪、线缆、送丝软管、喷嘴、导电嘴等累计价值上百万元,他自己更是成为焊接机械手的行家里手。

    助公司创造车体生产新纪录

    14时,上班铃声刚刚响起,一道耀眼的焊接弧光就喷薄而出。下午的工作任务很重,因为一名小组员工临时请假,李彬一个人要负责两台机械手的焊接。他仔细查看了焊接机械手的状态,确保一切正常,又去照看另外一台设备。
    说起自己“一人分饰两角”的本领,李彬有些谦虚。其实,中车大同公司一天3.5节车的最高产量就是他实现的。
    有一年,公司要在3个月内完成312节新型和谐2型电力机车的生产任务,平均每天要完成2节车,这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遇到过的。再加上前工序的准备时间,每个工件固有的焊接时间,留给李彬可以“压缩”的时间非常有限。
    机车车体作为重要的大型部件,它的完成决定着公司整体机车生产任务的走向。李彬大胆向车间提出“一人负责两台设备”的生产计划。经过车间领导和生产制造部门的充分考量,决定由李彬带领小组员工实施这一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小组员工合理调整计划,既保证生产安全,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当年,机车车体月度生产量一举突破80节,创造车体生产新纪录,321节机车按计划全部交付,公司也因此获得了集团公司的表彰。
    19时,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李彬回到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书柜里拿出了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制的《焊接机械手操作》和《焊接机械手简单处理故障》两本小册子,把今天库卡和克鲁斯两种焊接机械手的每个工件编程要点、问题处理和发生故障的原因都记录在上。
    李彬好学,这在车间是出了名的。在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立柜摆满了各种书籍,有焊接技能方面的,更多还是关于数控理论的。他深知专业理论的重要性,“好比是盖楼,理论知识就是‘地基’,地基不牢,上面再盖多少层都不稳定。”李彬读书有个特点,每当他从书里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答案,就在书上画个笑脸,时间长了,书里被他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笑脸。他笑着说:“画个笑脸好,一翻书就开心,也能吸引我更多地读书。”在他的带动下,小组员工人人都爱买书、读书,大家的技能水平都有了提高,解决问题更是得心应手,并有所创新。
    截至目前,李彬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征集各种立项攻关28项,QC攻关2项,五小成果8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余万元,间接效益300余万元。其中,获得大同市优秀成果1项,山西省优秀成果1项,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正能量”,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侯国印 毕思聪

(责任编辑:_刘洋_)
关键词:裁缝, 钢铁,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