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使水下机器人拥有“触觉”,在抓取海洋垃圾时减少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刚刚举办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吹响了人形机器人“集结号”,展场里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迎宾、倒水、浇花、扫地、照顾老人甚至还能自我学习;在工厂,“机器人同事”忙着完成搬运、装卸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上下楼梯、起立蹲下或进入狭小空间作业也难不倒它们……
这一创新的DNA工业纳米机器人为纳米制造领域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技术,为复杂和有用的纳米和微型设备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机器人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特别是在制造平台的创新和纳米材料的生产方面。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器人与机器智能研究所(MIRMI)的两位机器人专家发现,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赋予机器人一定程度的本体感觉。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费尔南多·迪亚斯·莱德兹马和萨米·哈达丁开发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使机器人能够学习其身体的细节。
机器人系统已被引入许多现实环境中,包括工业和制造设施。在这些设施中,机器人可以协助人类装配线和仓库工人,高精度地组装产品的某些部件,然后将它们交给负责执行其他操作的人类代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尚万峰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中心合作,在微型机器人领域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机器人汇刊》。
协作机器人融入生产已成为制造链中的关键要素,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这些紧凑型协作工业机器人设计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解决有限工作空间带来的挑战。
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11月27日公布的10月机床订单额(确报值)显示,来自中国的订单额同比减少37%,降至195亿日元,连续10个月低于上年同期。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的设备投资需求尚未恢复。
机器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工具,将驱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当前,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的国产化率目前仅为36.53%、24.50%和31.20%,而这三部分是机器人实现精密运动的核心保障,对产品的最终性能起决定性作用,是国产化进程的主攻方向。特斯拉Optimus将搭载约40个执行器,“电机+减速器”的集成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大关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