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上海制造业新旧动能转化提速

第一财经       2019-07-24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在外资原研药企的拉动下,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良好,产值增长6.7%;海洋工程装备集中交付及支线客机批量生产带动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增长0.9%;智能电网产值增长14.0%,云计算增长14.8%。新兴服务业中,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6.9%。 应勇表示,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 上海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更多的新动能正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集聚。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阵痛中,上海持续发力,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7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6%,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增长6.7%,高端装备总产值增长0.9%。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分析称,目前上海自身发展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通过服务业继续引领发展,制造业加快结构转型,上海就可以在集聚新动能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 “上海要坚持的,就是长板要拉长,短板要突破瓶颈。”杨建文说。 先进制造业比重不能低于25% 即使现代服务业占比已超七成,但对上海而言,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影响依然非常关键。 今年4月10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上海不能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 为了夯实产业基础,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提出,要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近几年,上海已经多次出台政策,推动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2016年7月《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出台,确立了上海制造的发展方针,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2018年5月发布的《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又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到2020年,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 最近,为推动“上海制造”高质量发展,上海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以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擦亮“上海制造”名片。 7月16日发布的《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发展。 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上海一方面加大调整落后产能力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导入速度,通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正在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尽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 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上海部分新产业在领先增长,部分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呈现了持续增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在外资原研药企的拉动下,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良好,产值增长6.7%;海洋工程装备集中交付及支线客机批量生产带动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增长0.9%;智能电网产值增长14.0%,云计算增长14.8%。新兴服务业中,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6.9%。 与此同时,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快速培育成长。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服务器、化学药品原药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1.1%、28.7%、11.4%。 投资关键作用的发挥 7月22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扩大)上,应勇表示,更长时间看,我们主动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减少“四个依赖”,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阵痛期。一方面,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很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然成长很快,但是体量还不够大、比重还比较低、支撑力还不够强。 对此,杨建文建议说,上海需要结合产业定位拉长自己的长板,在制造业领域加快形成新动能。 为了加快形成新动能,上海正在积极发挥投资的作用。 7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科学投资、高效投资,上速度、上强度、上效率,以新的投资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高重点区域投资强度,进一步聚要素、兴产业、强功能。聚焦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生态环境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成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全市工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事实上,2018年,上海工业投资已经实现了17.7%的增幅,创近10年以来新高。 整体而言,上海工业投资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整个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领先增长,同比增长29.3%。其中,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4.9%,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9%、46.0%和62.4%。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也成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企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继续保持“三同步、高增长”,分别增长49.2%、6.3%和13.9%。其中,实到外资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主要集中在电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研发等领域;实到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13个,同比增加4个,主要分布在电气机械、化工、生物医药、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食品等行业。 “工业投资的持续加强,再加上外商投资的增长,就为接下来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杨建文说。 值得期待的是,在上半年各区集中签约落地项目202个、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的同时,上海下半年还要开工项目220个、总投资约2000亿元。 新动能集聚动力在提升 上海是经济外向度、开放度高的城市,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上海也在通过扩大开放改革,构筑制度开放高地,进而带动经济产业整体的发展。 杨建文分析说,通过产业与制度开放的互动,新动能正在临港地区迅速积聚。 李强近日在调研浦东临港地区时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把临港地区打造成为承载重大国家战略、完善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战略空间。强化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发展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坚持规划引领,产城融合,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目前,临港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标志性的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集成电路等。 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临港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标志性项目,目前推进顺利,整体工厂的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到生产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投产。今年底明年初,消费者有望买到在上海生产的特斯拉Model3新能源汽车。 集成电路也是临港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40多家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企业,很好地发挥了产业集聚的发展效应。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临港地区完成产业投资62.2亿元,同比增长56.4%。 从上海单月经济数据来看,二季度好于一季度。“6月份的多项指标比之前几个月都有较大改进。”杨建文分析称,这都表明上海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新动能集聚动力在提升。

关键词:上海;制造业;新旧动能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