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智能机器人“三足鼎立”不会遥远

中国科学报       2019-07-14

从《星球大战》的“阿图”到《终结者》的“液态机器人t1000”,机器人一直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和理论的种子正在萌发。 我国对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一直以前瞻性视野给予高度重视。1986 年,我国就把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自动化领域的两个主题之一。科技部最新发布的重点研发计划中,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也位列其中。 边界持续拓展 机器人按照预期用途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盟(ifr)也采用了类似的机器人分类。与国际上略有不同,我国传统上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划分。 机器人研究涉及材料、机构、驱动、传感、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制造、搬运码垛等大型制造企业已获得大规模成熟应用。近20年来,针对医疗、教育、娱乐、勘探勘测、救灾救援等多样化需求,机器人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 工业机器人对高速度、高精度、重载荷、智能化、协同作业的极致追求仍未改变,同时协作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使人机安全、自然交互得到格外重视。服务机器人对极端、动态、未知、非结构化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感知与理解、学习与决策、控制与协作、自然交互等一直是研究重点。而新型智能材料、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服务机器人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也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据中国电子学会的报告,2018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98.2 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56%,服务机器人占比31%,特种机器人占比13%。我国2018 年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87.4 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71%,服务机器人占比21%,特种机器人占比8%。 工业机器人应用集中在汽车、电子、金属制品、橡胶和塑料等行业。大负载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多用于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高效生产,受行业影响明显。而以小批量、定制化、快速迭代的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对于小负载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有较强需求。协作机器人轻巧灵活、操作简单、价格适当,适合在人机混杂的作业空间工作,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 服务机器人主要产品有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深度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服务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逐步提升。医疗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产品市场规模也已达数十亿美元,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目前在市场规模较小,但其在采掘、建筑、交通、农业、畜牧业、消防、防爆、空间探索、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随着支持力度的提升,未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遥远。 产业升级倒逼技术提升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不仅为我国智能机器人研究提出了前沿问题,同时也为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施展空间。坚持深耕于不同行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公司将形成创新性的产品和系统,重塑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模式。 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速远高于工业机器人,是极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技术与个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的结合将有望深度切入教育、家电、陪护等行业,从而依托服务机器人平台打造新的应用生态。而医疗、康复服务机器人作为高附加值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将改变医疗和康复的传统模式。 特种机器人当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且未来潜力巨大。繁重的农业和畜牧业劳动使特种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机器人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因此,研究人员不仅在自己擅长的材料、机构、驱动、传感、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具体方向上要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对于其他相关学科研究也应具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作研究将极大促进智能机器人原创性成果的形成。 此外,机器人的行业应用还需要一批既了解机器人的优缺点又了解应用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及高水平技术人员。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研发计划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