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代工门槛即将升级,造车新势力加速优胜劣汰

盖世汽车网       2019-06-11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注册数量已经多达486家,彭博社5日援引不具名知情人士的话称,为了避免类似2000年IT行业互联网泡沫重现,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出台新的管理规定,提高电动汽车制造的进入门槛,培养更精更具竞争力的企业。 该不具名消息人士称,这一新的管理规定将对寻求外包代工生产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进行约束,办法仍在起草之中。 在过去十年中,数百家创业公司纷纷涌入电动汽车行业,中国政府方面希望防止发生类似于二十年前互联网公司的崩溃一幕。 彭博财经新能源(BloombergNEF)预计,自2011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融资规模已经增至约180亿美元,但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初创企业面临的像特斯拉这样的国外企业竞争正在加剧。 中国电动车初创企业融资额占据全球前列 新的管理规定将作为本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的补充,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将生产外包给其他汽车制造商。截至目前,《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并没有说明“符合条件”的具体含义。 根据正在起草的新的管理规定,想要寻求其他企业代工生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需要在过去三年中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5.8亿美元),在过去两年中,在全球的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000辆,并且有潜在能力达到数十亿元的实收资本。 新规定还要求代工制造合约至少运行三年,在同一个地方每年至少生产50,000辆,与初创电动车企签署制造协议的汽车制造商不能超过两家。 部分造车新势力制造及交付情况 在刚刚开始实施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四章特别规定中,第二十八条指出,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第二十九条也提到,特别规定事项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制定。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曾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的改革思路之一是:允许汽车集团内部代工生产,包括业界关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代工,以及企业的委托加工等,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落实之中。 上述不具名消息人士透露,新的管理规定仍有待修改,负责起草新规则的工信部尚未对具体细节进行评论,下一步将对新法规征求意见。 对于年轻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来说,代工生产是一种快速方式,可以不必花费数亿美元建造工厂,利用合作车企的生产、制造、管理和资源优势,实现产品的量产。 蔚来汽车在计划在北京设立制造工厂的同时,已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签署联合制造协议,生产ES8\ES6两款纯电动车型。蔚来汽车于2017年底开始接受订单,截至今年5月已交付17,550辆。 小鹏汽车则与郑州海马汽车签订了代工生产合同,同时在广东肇庆建造自己的工厂。自去年12月开始交付以来,小鹏G3已经交付了5,500辆。 近几年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互联网概念火了,资本蜂拥而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去年中国电动车总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但仅占2370万辆乘用车总销量的4%。大部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都不具有完备的造车实力,并且尚未向市场推出首款量产产品。 关于代工生产的新的管理规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阶段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且利大于弊,门槛的提高,势必将对部分初创企业的生存构成压力,486家企业将在优胜劣汰法则下,留下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力量。

关键词:代工;造车新势力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