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浦东自贸区重点领域产业规模满意度最高

浦东时报       2019-02-26

上海自贸区日趋完善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入驻。以自贸区保税区域为例,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保税区域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累计引进94家,占浦东新区的30.9%,占上海的14.0%;区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高成长性总部等250余家各类总部型企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8%,占区域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0%。 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日前联合开展调研,重点聚焦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空天海洋等25个行业,同时覆盖区域内所有百亿级、千亿级企业。 调研显示,上述企业基本满意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在市场需求、准入门槛、产业规模和产业配套等四方面,企业对所处行业的产业规模满意度最高。此外,针对自贸区的对外开放度,以及法规、政策和制度设计,企业也给予很高评价。 记者了解到,以保税区域为例,2018年新兴经济中租赁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分别实现服务收入230亿元和250亿元,增长20%和15%;挂牌以来新设企业中近1.5万家实现税收产出,全年贡献税收133.3亿元,同比增长31.2%,占保税区域税收比重上升至17.9%。 日趋完善的营商环境,也吸引了更多跨国企业的入驻,带来区域发展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 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自贸区保税区域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累计引进94家,占浦东新区的30.9%,占上海的14.0%;区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大企业总部、营运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高成长性总部等250余家各类总部型企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8%,占区域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0%。 对于如何实现自贸区高质量发展,部分企业也从自身出发,向调研组提出了期盼和建议,包括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出台精准扶持政策等方面。 部分企业认为,尽管自贸区在审批事项改革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企业需求仍然比较强烈,希望自贸区对标国际通行做法,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其中,在最希望实现的政策制度突破方面,“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成为企业的首要期盼。企业希望有更多的项目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对于必须审批的项目希望切实缩短审批时间和简化办理流程。 此外,企业希望自贸区能够借鉴一些世界先进地区的经验,针对不同产业,提出有的放矢的精准扶持政策。如针对航空租赁,希望能简化SPV项目公司(指进行单机单船租赁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财政扶持资格认定及申请流程等。 调研组发现,目前自贸区内的各行业,因彼此发展路径不同,对营商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行业希望通过“优化融资环境”实现更快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企业对产业配套需求较大。 此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空天海洋等以新技术引领的领域正成为自贸区新增长点。大数据行业企业建议,目前自贸区内还比较缺乏第三方测试认证平台、大数据开源社区、产业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普遍希望相关的产业配套能够尽快改善,帮助产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浦东自贸区;产业规模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