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中国电动汽车影响力遍及全球,唯缺席北美市场

techxplore.com       2025-09-17

2025年,全球每售出4辆新车销量中就有1辆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这一数字较五年前显著提升——当时电动汽车销量不到每20辆新车销量中就有1辆。

然而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销售滞后,2024年仅达到十分之一的占比。相比之下,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新车销售中,超半数均为电动汽车。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中国三分之二的纯电动车售价已低于同级别燃油车。加之使用和维护成本本就低于燃油车型,电动汽车展现出强劲购买吸引力。

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大多由本土企业生产。蔚来、小鹏、小米、极氪、吉利、奇瑞、长城、零跑,尤其是比亚迪,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中国生产哪些类型的电动汽车?

中国车企正生产全系列电动车型:从比亚迪海鸥等微型车,到小鹏G9等全尺寸SUV,再到极氪009等豪华轿车。

近期欧洲碰撞测试给予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安全评级,且多数车型价格低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

中国电动汽车成功的背后因素

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源于多重因素: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仅是部分原因;政府大力补贴也起到推动作用——电动汽车被中国政府选为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重点领域之一。

但中国制造商还实现了其他突破:大规模应用工业机器人,甚至建成可无人化运行的“黑灯工厂”;为重塑驾乘体验,车内配备大型信息娱乐触控屏,甚至集成冰箱、床铺或卡拉OK系统。

激烈的内部竞争驱动持续创新。全球销量冠军比亚迪表示拥有超10万名科研工程师持续攻关。据路透社报道,从概念车型到量产下线,比亚迪仅需18个月——相当于欧美车企研发周期的一半。

比亚迪同时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并开发出5分钟即可充满电的新型电池,补能效率堪比燃油车加油。

出口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的真正考验在于出口表现。制造商迫切开拓海外市场,因其年产能超5000万辆,远超国内2500万辆的消化能力。

中国已是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目前以燃油车为主),电动汽车正积极布局西欧、东南亚、拉美及澳大利亚等市场。

北美成为唯一未涉足的主要市场:美加两国构筑“关税壁垒”,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进口关税,使终端售价翻倍。

价格因素同样关键:美国电动车均价约5.5万美元,即便扣除原定税收抵免(特朗普政府将于2025年9月取消),仍无法接近2.5万美元价位。而小鹏M03、比亚迪海豚、MG4等中国车型无需补贴即可低于该价位,但关税壁垒将彻底抵消其价格优势。

虽特斯拉、福特、通用均宣称研发廉价电动车,但在高利润导向和关税保护下,其开发低价车型的动力明显不足。

回顾1970-80年代,美国曾强烈抵制日系车,但最终消费者选择与日企在美建厂的意愿打破了壁垒。如今丰田、本田、日产已遍布北美街道。中国车企可能重演这一进程,但突破时间尚难预料。


关键词:电动汽车;中国车企;北美市场;关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