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

普华永道:2020年数字化汽车报告(首篇)——中国市场解读篇

普华永道中国       2021-07-20

为助力企业更好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普华永道思略特从技术、消费者、法规、经济和能力视角,多元解析数字化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走势,深入解读后疫情时代的汽车行业,撰写了第九年度《2020年数字化汽车报告》。该报告主要聚焦美国、欧盟和亚洲的全球消费者市场展开调研,共采样3000余人,并对60余位车企和供应商的高管、资深专业学者和行业分析师开展访谈,基于详细的研究做出量化的市场预测(2020-2035)。《2020年数字化汽车报告》首篇重点解读中国市场,从市场、技术、消费者、法规视角,解读疫情后的市场动态。包括技术渗透率和出行模式;互联、电动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出行偏好;关键政策法规实施。

一、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

随着技术发展趋势和疫情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互联、自动、共享和电动(CASE)四大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演化:从共享(Shared)转向智能(Smart)。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到2035年,网联和电动汽车将高度普及;但L4和L5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缓慢。在法规要求下,美国和欧盟地区的基础互联技术高度普及,但OTA技术的发展速度较慢由于政府补贴和BEV的TCO不断下降(已与ICE持平),欧盟和中国的电动汽车渗透率高于美国。电动动力系统正在逐渐替代内燃机动力系统;中国和欧盟在市场渗透率方面展开正面交锋。

在德国和美国,汽油仍是最受欢迎的燃油类型,该偏好在年龄较大的受访者中尤为显著。在中国各年龄段消费者中,混合动力系统最受欢迎,同时也受到了德美两国受访者的青睐。欧盟的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于2020年1月生效,并将在 2025年和2030年进一步降低。中国有关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的新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GB 18384-2020,GB 38032-2020)。

二、技术

BEV(电动)出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内变得更经济实惠,但不适用于续航里程超过600 km的行程。BEV成本实现与ICE持平的“转折点”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时间点,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类型、功率和续航里程(电池容量)。与ICE相比,BEV的经济性受到两个主要参数的推动低续航里程需求和小型电池,从总拥车成本角度提高了续航里程短的紧凑型BEV的吸引力大功率电力驱动器不会造成过大的额外成本负担,从总拥车成本角度提高了豪华型BEV的吸引力。BEV的续航能力受到技术限制,无法实现长途行驶,PHEV和FCEV是目前市面上仅有的长途出行替代方案。

个人移动出行分为私家车出行和共享出行,以及主动驾驶和被动驾驶四种模式,每种模式的自动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无缝的智能出行服务需以平台为基础,搭建模块化、支持开放式API的技术架构。

 

无人驾驶汽车的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总体发展进度慢于预期。低端激光雷达系统的性能尚未达到所需水平。基于低功耗技术的新型ADAS计算机正在开发中。软件测试和验证尚未成熟。运动轨迹预测问题仍无法完全解决。大量测试数据使传统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条完全针对无人驾驶开发的测试道路。到2020年,4G将全面扩展至德国高速公路,为未来5G发展建立基础。目前只有基于4G的预5G网络(非独立)。

在成本方面,现有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成本基本持平。出租车司机人力成本与自动驾驶改造成本基本持平:以传统燃油车的出租车为例,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依旧略低;与电动出租车相比,则自动驾驶出租车改造成本需控制在50万左右,二者基本持平。

中国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也已经开始探索。从中国的行业实践来看,在安全方面,自动驾驶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引发事故。人工驾驶员注意力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分散,而自动驾驶系统则不存在此情况。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在人类视觉盲区接收道路信息,或通过激光雷达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看到”人眼分辨不清的障碍物,提前规划车辆行为决策,避免交通事故。

三、消费者

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1)受访者强调了互联服务的重要性,其中安全和导航服务最受重视。消费者希望车辆配有车载互联服务,但支付意愿可能低于车企预期。消费者认为,未来的5-10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会在公共交通而非私人出行领域中得到运用。(2)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其中75%的人愿意为单次无人驾驶服务支付5%-20%的溢价。(3)各国在购车意向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消费者选择了很有可能,美国消费者选择了有可能,而德国消费者则选择了不太可能。疫情对这一选择并无太大影响。(4)采取定期清洁/消毒举措已成为共享出行服务中最重要的环节, 以在疫情期间保障用户使用量。

无论疫情前还是疫情后,购买新车是所有地区受访者的首选,但汽车订阅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德国:疫情后消费者的新车购买意愿下降(从24%下降到21%),但二手车购买意愿有所上升(从18%上升到19%);租赁/订阅意愿略有下降。在美国:传统模式下的汽车购买意愿下降,但消费者对订阅模式的兴趣略有提升(从24%上升到25%)。在中国:所有模式下的购买/租赁/订阅意愿都有所上升,其中购买新车的增长最快(从68%上升到76%)。

本次调研主题为互联、无人驾驶和疫情对消费者出行行为的影响,调研对象包括来自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各1000名消费者。

四、法规

不断更新的法规改变了CASE技术(互联、自动、共享和电动)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电动汽车渗透率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实施进度。其中,联合国针对车企发布了统一、具有约束力的网络安全和软件升级国际法规(2020年6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联合国发布第一份具有约束力的针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国际法规,旨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美国宣布统一38个联邦政府部门的AV政策,以执行一致的监管方法(2020年1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计划对新车碰撞测试(NCAP)进行升级,包括新的安全技术和测试程序(2019年10月)。欧盟发布促进共享出行的新政府法规(如免费停车许可证),提出车辆必须搭载高级安全设备的法规(2020年1月),增添新的高级测试场景以评估AEB技术(2020年欧盟NCAP更新)。EDPB针对个人数据处 电动理发布全新的指导准则(2020年2月)。新的欧盟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自2020年1月起生效。中国发布有关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标准的新国家准则(2021年1月1日生效)。在无人驾驶方面,中国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中国电动汽车生态系统(2020年2月),并计划进一步完善NCAP程序,增加新的安全性能测试(以欧盟模型为示范)。


关键词:中国市场;数字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