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产逻辑。伴随着更高效、更智能的“超级工厂”涌现,制造业加速步入“智造时代”。
自动化焊接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然而,重型设备的机器人焊接面临诸多挑战,如大尺寸工件需多层焊道、预热和层间温控,装配公差大等。但只要采用正确方法,现有技术足以应对这些挑战。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2025年或成爆发元年。产业链公司业绩亮眼,一季度超70%企业收入增长。机构预测2030年中美市场需求达3146亿元,核心零部件市场空间广阔.
ABB扩大其在人工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地位,为其Flexley Mover配备3D Visual SLAM导航和用户友好的AMR Studio编程软件。人工智能与视觉的结合,使汽车客户在生产线供应和内部物流方面实现更高效、自主地运营。AMR Studio软件消除了自动化障碍,使专家和新...
Sonair推出的ADAR是一款3D超声波传感器,旨在提高人类和机器人共享空间的安全性。ADAR能够对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周围进行3D 360度障碍物检测,其成本远低于目前使用的传感器套件,使AMR制造商能够构建安全且价格合理的自主机器人。声学探测与测距(ADAR)是Sonair的一项专利...
如今的制造车间与十年前相比大不相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我纠正机器人占据了中心位置。与传统的固定任务编程机器人不同,这些先进的系统可以识别错误、实时纠正错误并不断提高性能,所有这些都只需极少的人工干预甚至无需人工干预。从航空航天到汽车、从化妆品到电子产品,各行各业都在利用这些创新来削减停机成本、提...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全球最小电动双足机器人"Zippy",高不足4厘米,能以每秒10步完成行走、跳跃等动作。其精巧机械设计实现高效移动,未来可应用于搜救、勘探等领域,并将升级视觉与协作功。
斯坦福大学与西蒙弗雷泽大学联合开发的TWIST系统,通过动作捕捉(MoCap)与AI算法实现人形机器人对操作者全身动作的实时高精度模仿。该系统为高危环境作业与工业自动化提供新方案,未来将通过降低MoCap依赖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作为通用工作设备,机器人正在进军越来越多的领域。然而,要让其胜任分拣系统的工作并非易事。德国斯图加特的研究人员正在攻克这一难题。
哈佛大学研发的仿生机器蜂(RoboBee)通过优化关节腿与压电控制系统实现安全着陆,推动微型机器人技术发展;日本学者开发基于LiDAR的农业机器人导航算法,解决高垄栽培区自主作业难题;西班牙团队创新设计配备自调平车轴的自动驾驶拖拉机,提升复杂地形作业稳定性。这些技术突破将加速农业自动化进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