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发展目标,并围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推动经营主体加速集聚等方面细化举措,加快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Deep Robotics推出全地形越野轮足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独特的轮足运动形态,结合轮式速度与足式灵活优势,具备卓越的多地形适应能力。并且该机器人电池续航可达三小时,并支持双电快拆及热插拔换电,可以用于搜索和救援等难以到达的荒野地区任务。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观看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的视频,首次对机器人进行了训练,研究团队使用模仿学习来训练达芬奇手术系统机器人执行基本的外科手术:操作针头、提起身体组织和缝合。该机器人可以像人类医生一样熟练地执行相同的手术程序。
9月24日以来,机器人指数累计涨超56%,一大批牛股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如何看待这波大涨行情?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到哪个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哪些细分投资领域值得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款章鱼仿生机器人,该机器人可用于执行各种水下任务,也可用于章鱼游泳的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
在探索机器人与人类更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一项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导的创新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成果近日在《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发表,展示了机器人能够在不依赖复杂人造皮肤的情况下,感知并响应人类的触觉,标志着机器人在迈向智能化、人性化互动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4年全球机器人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工厂中运行的机器人已达4281585台,同比增长%。年安装量连续第三年超过50万台。
杜克大学将在11月6日至9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机器人学习会议(CoRL 2024)上公布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名为SonicSense的系统,它能让机器人以类似人类的方式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rXiv预印本服务器上。
2021年,全球物流拣选机器人市场规模为54.25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2.97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8.56%。
工程师们已经研究出如何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向机器人发出复杂指令,这可以为机器人的“大脑”腾出更多空间来“思考”。研究人员模仿人体某些部位的工作方式,利用内部流体的压力变化,向具有新型紧凑电路的设备发送了一系列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