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日、欧企业纷纷布局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重点向电动汽车电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投资,推动了东南亚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汽车行业在2024年共安装了约13000台工业机器人。与上一年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11%,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劲增,自主品牌市占率超68%,新能源占比44.3%;比亚迪、吉利、上汽等车企海内外双线突破,出口47万辆。政策整治内卷后,行业转向技术竞争,纯电续航破700 km、L3智驾落地,“海外建厂+本地化”加速,生态重构迈向智造强国。
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在CASE(网联化、自动驾驶、软件定义和电动化)转型中。AI助力优化制造、提升供应链韧性、改善客户体验,并推动业务敏捷性与可扩展性。尽管AI应用广泛,但汽车行业大规模采用率仅约10%,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加大对自动化的投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汽车行业安装的机器人总量达3,700台,同比增长10.7%,但由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机器人装机量的趋势尚不明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车企之间无序“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表示,“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在电动汽车领域,高强度钢(HSS)的高效焊接技术至关重要。滑铁卢大学的研究通过优化脉冲弧焊参数,实现了低热输入(0.1千焦/毫米)的高效焊接,能够减少材料损伤并降低成本。相比激光焊接,电弧焊在能耗稳定性与性价比方面展现优势,为电动汽车轻量化及电池制造提供新解决方案
当上海车展聚焦新款电动车时,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已率先发布了颠覆性的汽车电池技术。在2025年4月21日首届“科技日”上,宁德时代推出的三项创新或将重塑电动出行规则。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周一推出新型钠离子电池及双电池系统,称将重组电动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优,预计年底量产,将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发布《双向电动汽车充电国家路线图》,旨在实现2030年澳大利亚双向电动汽车充电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