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正日益依赖虚拟现实、混合现实(XR)等沉浸式技术及数字孪生技术。文中对该趋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其他行业如何借鉴这些技术创新。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快速发展,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成为最大市场,但面临价格战、品牌溢价不足等挑战;海外市场政策激进却受制于产业链不完善、充电设施滞后等问题。破局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构,聚焦技术创新与本土化合作,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环比双增长,1-8月产销首破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达45.5%,市场运行平稳。
2025年全球每4辆新车销量中有1辆为电动汽车,中国以超50%的电动化率引领市场。中国车企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实现全球扩张,但北美市场因高关税壁垒尚未突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销量突破1300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消费占比升至40.9%,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需紧抓人才战略与AI技术变革,构建新人才体系与生态协同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充电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宝马、极氪等车企与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纷纷布局。全自动充电系统通过AI与机械臂技术实现车辆自主补能,预计2030年覆盖率将达20%,成为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和新能源行业新增长点。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显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全球领先,但研发效率和海外专利布局待加强。极端高温测试表明新能源车性能持续提升。
2025年中、美、日、欧企业纷纷布局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重点向电动汽车电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投资,推动了东南亚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汽车行业在2024年共安装了约13000台工业机器人。与上一年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11%,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